航运在国家的发展道路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,而中国的航运发展道路崎岖又艰辛。中国近代最大的航运企业是清朝时期成立的轮船招商局,1949年上海解放,轮船招商局回到了广大中华人民的手中,中国的航运业正式步入发展阶段。解放后的中国,当时海运吨位在世界的占比极低,而新中国成立后,外部势力对中国发展的打压,外国航运企业的撤出,严重阻碍中国航运事业的发展。
1951年,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,波兰和中国政府合资成立了中波轮船股份公司,迈出了中国远洋第一步。1964年4月27日,中国最大国有航运企业---中国远洋运输公司正式成立,次日,第一艘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“光华轮”在广州黄埔港举行了浓重典礼。1967年5月,“敦煌轮”从黄埔港开往西欧,标志中国第一条国际航线的开通。
20世纪六、七十年代中国远洋业突破重重封锁,进行了快速发展。国内企业学习国际发展模式,自立更生发展自己的船队,逐渐降低租用外轮运输货物的比例,使飘扬五星红旗的中国船舶开始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港口。1993年-1997年先后成立了中国远洋运输集团、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和中海集团等。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高速发展,这类航运企业、船舶种类和船舶队伍也迅速得到了发展和扩大,各类船型的细分市场逐步建立并发展成熟,逐渐形成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。
在中国最近30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,航运承担了我国外贸易总额的百分之90左右的运输量,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,我国水上运输货物周转量由2016年的9.73万亿吨公里增长至2020年的10.58万亿吨公里,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.9%。预计2022年我国水上运输货物周转量将达10.99万亿吨公里。贸易量的增加,又加速了中国船舶的发展及更新换代,船舶类型逐渐多元化、船舶吨位逐渐增加,30-40万吨级的油轮、散货和上万标箱的集装箱轮已成常见。
短短几十年间中国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中国航运业更是突飞猛进,接下来我们应该持续关注国内航运市场的发展现状:
一、近年国内新建的一批大型且先进的港口,逐渐发挥优势,使中国港口在现代的国际贸易和运输系统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,
二、持续关注世界经济、外部环境及当下疫情对航运市场的影响,及时调整和优化,快速适应市场变化。
三、虽然航运业整体市场规模巨大,但从业企业众多,干散货航运业集中度偏低,抗风险能力较弱。应加速推动行业集中化发展,从而进一步提升抗风险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。
四、近年来,随着航运业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,在《巴黎协定》的不断推进下,航运业的低碳环保要求、标准和规范等不断提高。全球航运业绿色、节能、低碳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趋势成为必然。
五、在大数据、物联网、5G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,航运产业与新兴技术的结合愈加紧密。智能航运将深刻地影响着航运的组织和模式,最终将显著提高船舶运行的安全管理、营运管理和质量管理水平,助力实现安全、绿色、高效航运。